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组图

学校召开2021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暨2022年申报工作动员会

发布时间:2021-10-06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930日上午,2021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暨2022年申报工作动员会在行政楼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各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博士、副教授、人事处负责人、科技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由常务副校长吴昌林教授主持。 

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作了2021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及2022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安排报告。胡处长首先与老师们交流了以下三个问题:“应用型高校需要抓国家基金项目吗?民办高校需要做顶天的科研吗?我们可以放弃学术研究专做技术研究吗?听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后,她认为很有代表性,她指出学校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理论研究,国家级项目申报可帮助老师们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帮助老师们提高水平,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现阶段组织申报国家项目,重在培育、营造氛围、精准扶持、逐步提高。随后,她介绍了我校2021年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情况,详细分析了13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的评审意见,大部分老师的研究选题和科学问题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但研究基础薄弱是比较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对社科基金申报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在组织方面,学校重视顶层设计,科技处协同各学院加强过程管理,借助专家力量精准指导,机电学院和城建学院每周组织专题辅导会,帮助老师提高申报书质量。针对我校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关键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最后,她提出了2022年基金申报工作计划,对每一阶段的时间节点、工作内容做了明确要求。

城建学院郑莹教授获批了2021年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作为获批代表做了项目申报经验交流报告。她主要从申请准备工作、申报书撰写、申报书锤炼、提交前的收尾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在申报准备工作进行时,她强调选题应与基金资助范围和学科性质相符,找到最适合自己选题的学科代码。同时选题应具备科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发挥自己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在撰写申报书时,项目的立项依据要具有逻辑层次,可分析同类学科中已获批的申报书,参考其写法。研究内容之间既要逻辑相关,又要相互独立,关键科学问题要与研究内容相对应,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也要与科学问题相对应。郑莹教授讲到,一份完美的申报书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要虚心接受评审专家的意见,不断的对申报书进行打磨和完善。在申报书提交前,对每一项细节逐一审查,消除错别字、语病,注意参考文献的规范性,支撑材料的代表性,核实经费预算,检查系统填报信息,避免形式错误而被淘汰。

经管学院焦雨生教授作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体会报告。焦雨生教授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要多关注国家领导人讲话和国家最新政策文件,结合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来选题,选题灵感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讲话中选取,从国内顶级期刊的关键词、摘要、方法论和结论中选择,也可在与同行交流、学术会议、同事交流中获得。在创新上,主要以观点创新、方法创新、视角创新、数据创新来体现,方法创新则是较为容易实现的,但对于跨学科领域的方法要慎用。国家社科基金中越来越重视前期研究,平时要注重积累,加大核心期刊发表和省部级项目的申报。他最后提出了需注意的问题,即低级别的期刊论文、预发表的论文不要在申报书中出现,文献综述是研究水平的体现,也是评委最先重视的部分,不可忽视。

 随后,城建学院冯仲仁院长作为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先进管理单位代表,作了经验交流。他强调高水平民办学校不仅在教学上要突出,更要紧抓科研工作,关注前沿科研动态;第二要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对现有教师进行挖掘,引进年轻博士,提升科研氛围;第三要做好科研组织工作,提早对学院老师进行申报动员,在撰写申报过程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指导、组织评审;第四要给老师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从身心方面关心老师,让老师专心做科研,无后顾之忧。

会议最后,吴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了教学型高校必须要开展科研,提升教师水平,这是毫无疑义的;作为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技术研究为主,但学术研究也要兼顾。他指出,我校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这几年进展不错,学校积极引进人才、特聘教授,提高队伍水平,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年轻老师善用导师资源,持续开展科研工作,老师们经常进行交流研讨等。但也存在不足,申报人员在职称、年龄、学历等方面具有弱势,学校缺乏高水平科研平台,老师没有中长期持续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等。分析了我校申请国家基金的可行性,以郑莹老师为例,硕士毕业也有获批国家项目的可能性,主要得益于她瞄准方向持续多年打基础。鼓励老师们要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围绕重点学科或学科群,瞄准主攻方向长期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青年教师、博士的培养方面,建议学院关注青年老师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建立博士工作室等方式帮扶成长。吴校长表示,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在高水平科学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特约记者 韩汉 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