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与回馈有约
发布时间:2014-01-02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付出总有回报,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他在接受访问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正在证明这句话。他是土木工程专业1004班的余煜——2012至2013学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
走向成熟的历练时光
每个经历过高考走向大学的人,大概都有一种从长期的压抑中突然释放的感觉。那种压抑对余煜的内向性格可能有一定影响,走入大学的他在自由的环境中选择走出自我。加入国旗班和校团委办公室,是他走出的第一步。虽然最终没能留在国旗班,但是那两个月的训练,对后来的行为习惯养成起了很好的作用。“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去训练,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也磨练了我的意志。”此后的清晨,行政楼后百花园时常出现一个朗读英语的男生。
如果国旗班对于余煜是习惯的养成,那么加入校团委办公室则是对他社交的锻炼。生性内向的人对于面试都有一种不安,他也不例外。“我第一次面试经历就是加入校团委办公室,面试的时候感觉一般,还有点紧张。电话通知我通过的时候,我兴奋了好久。”如今回头看,他觉得那段时间蛮有意义,学到了不少东西。
大二时,他还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一职。在那段时间里,他有意去改变自身内向的性格。每次为召开主题班会而选择主题,亲力亲为地策划活动。在他和其他班委的共同努力下,大家一起去东湖游玩,班集体在评优中获得了优良学风班的荣誉。这一年的团支书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社交能力。
虽然性格比高中外向许多,不够强的交际能力仍然是余煜的遗憾。他说相比别人,自己没有参加很多的活动,与别人的交流也不够多。
竞赛夺魁的金色时光
周培源力学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育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知名学科竞赛。该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在校本科、专科及研究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
今年,城市建设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周培源力学竞赛,余煜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这次竞赛。城建学院为了让参赛学生在力学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还专门从武汉理工大学请来了专家对他们进行了赛前培训。余煜在培训课上聚精会神,课后反复复习,他并未对比赛有太大期望,他只是相信时间会回馈他所付出的汗水。
不久,主办方传来消息,余煜获得了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三等奖。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在感到惊喜之时还有几分惊讶。毕竟,周培源力学竞赛可是一项由全国大学生共同参加的权威比赛,获全国三等奖以上的奖项一般都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学子所包揽。
据获奖名单显示,余煜是全国范围内唯一获得全国三等奖以上奖项的独立学院学生,同时这个成绩也是历年来我校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而后,余煜更是斩获了中南地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一等奖的好成绩。
余煜表示,在参赛时根本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好的成绩,他只是尽自己的全力努力准备。只要自己努力了,时间总会回馈自己的。他还说道,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也要归功于城建学院院领导对学科竞赛的重视和带队王鑫老师的认真负责。
余煜将以前获得的荣誉及时清零,他觉得总是满足之前所取得的那点成绩会阻碍自己未来的发展。
成就学霸的奋进时光
余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综合考虑就业前景和家长的意见,选择了土木工程,然而录取通知书上却写着计算机专业。军训的时候,他申请转回了土木工程,也成就了他所在的这个“混杂”的寝室。
“我们寝室有两个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有一个是自动化专业的。”这样一个混合寝室看似不起眼,却是学霸辈出的地方。同寝室的张伟,去年是专业成绩第一名,今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另一位室友周通今年获得了院三好。面临考研,寝室四人中有三个结伴过苦行僧的生活。“我觉得寝室的学习氛围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看到室友早起学习,自己就睡不着了。”
获得国家奖学金,对余煜而言,是过去一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那种欣慰犹如第一次获奖一样,虽然他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获奖名单上。大二的时候,他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又再次获此殊荣。
在许多人的眼中,学生工作和学业有时候难以做到平衡,但在余煜的眼中却不是这样,他觉得工作与学业没有多大冲突。“当时我们推行一种连带制度,就是每个班委带一个小组,几个人一起去学习。班委先去图书馆或者自主学习中心占座位,我觉得这种制度挺好的。”
为了走上更高的平台,余煜如今在准备考研。“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听到有关考研的讲座,对考研有了真正的规划。”因为离家近,作为一名孝感人的他把目标定为武汉理工大学,希望留在武汉。定了目标以后,复习生活就此开始。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读英语和政治,吃完早饭后去图书馆看数学,下午做专业课的题目,晚上九点半回寝室。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正如寺庙僧侣的苦行。付出总有回报,只是时间问题,但愿他达到自己许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