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湖北省是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主要任务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1、构建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试点高校要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新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积极探索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遵循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2、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试点高校要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治理结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在教育教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共建共享。行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可以与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实行共建共管或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专业门类较多的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组建或参加教育集团。试点专业(集群)实现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覆盖率达到95%,试点高校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集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

3、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治理结构。试点高校要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章程的重要内容。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建立院系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

4、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试点高校要按照产业链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设置专业,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整合为专业集群统筹管理。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切实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集中学校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集群),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到2016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的比例不低于40%。通过传统专业改造、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等方式,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探索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认证机制。

5、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试点高校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推进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习实训、成果孵化等实践教学。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要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专业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7、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试点高校要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加强产业技术积累,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使学校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探索先进技术辐射和产业化的途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8、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试点高校,要进一步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性学术性相结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有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世界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