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把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细化到每个人

发布时间:2011-01-19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问:学校自去年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至今,强化实践教学一直是教改的重点,城建学院对此有何好的思路? 袁海庆:学校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是非常及时的。会议谈到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还有一个关于核心能力的建设问题,经过院里讨论达成共识:首先是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建设。我院老师缺口较大,不少课程由外聘老师担任,本院教师也是以青年教师为多,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有明确的规范和规定。我院对此进行了梳理,凡不符合规范的都要清理,保证课程设计、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规范性;第二是实践基地的建设。我院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普遍难度较大,如土木专业,工地上高层作业具有危险性,一般施工单位都怕惹麻烦,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现在是通过各种关系找大些的房产公司去让施工方安排实习。今年还要和建筑设计院洽谈,最少和一家建立合作关系,届时就可派学生去那做毕业设计。 

  问:刚才您重点谈了土木专业实习问题,其他专业的如何呢? 袁海庆:其它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也正在运作。如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专业,提出一个“辅助式生产实习”实践模式的构想,在不干扰生产单位原有的生产秩序的前提下,学生按照生产的规范、程序、步骤、要求去采集、分析数据,给对方作为生产的补充和参考,合作单位也就容易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有望对“实习难”的问题有所突破;再者我院正准备建立学校门前巡司河水质长期监测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基地。我院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排水三个专业相互支撑性非常强,以环境工程为中心,以给排水为重点特色,以生物工程专业为新兴技术支撑,可以形成一个学科“铁三角”。三个专业的学生对巡司河水进行监测并采集数据,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进行实验分析,寻找对策。如此一来,不仅使三个专业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而且通过合作,又强化了三个专业的关联性,待条件成熟时,将来便可申报科研课题。 现在城市固体污染很严重,我院正在向学校提出一个教学研究的评论报告,建立一个城市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的教学实践基地,核心设施是一个沼气池。这有几个好处:一是可让学生就地取材,到学校食堂寻取生活废物作为原料,不花费任何资金;二是可以很方便地让我们的学生观摩和实验沼气池中的废物是如何发生生化反应产生沼气的,如此必然大大强化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三是因沼气池是固定式的,可长期使用,这样历届学生和老师们都可实践和观摩,还节约了经费投入。这种实践组织方式很具可行性。

  问:实践教学改革工作还涉及到课程建设,城建学院是如何做的呢? 袁海庆:课程建设要与实践紧密相连,而且还要强化相关性。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原来的培养模式是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方式较单一,真正实践性的比重偏低,现在要紧扣实践要求,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毕业设计+施工实习的全新模式。在校园合适地域建立一个现场教学场地,把原来课堂所授一部分内容搬到实践现场来进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依此模式,将对有关课程理论内容进行进一步整合,对各环节的学时重新分配,强化实践环节比重,推进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

  问: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可或缺,城建学院在这块有何举措? 袁海庆:师资队伍建设也纳入了我们的工作计划。因我院教师中60%是年轻教师,中青年骨干缺乏,所以我们一是引进,即引进学术、科研和经验都相对丰富的骨干作为带头人,带动年轻教师成长;二是要培养。因年轻教师占多数,更要注重对其培养。他们普遍工作认真、态度好,缺点是经验少、水平有待提升。我院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近期我院又提出要把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细化到每个人,什么时候评讲师,通过怎样的培养措施,什么时候能够提高到评副教授的条件。最近我院申请了四项教学研究。对年轻教师申请的每项教学研究课题,我们都亲自审阅和修改,和他们探讨其可行性、先进性,通过此过程来让年轻教师不断提高。经过反复修改,他们感觉提高很快。此外我们正在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使其在讲师期限结束时达到申报副教授的条件。 同时,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我院还把教师派到相关科研院所或企业一线学习。例如,前面提到的今年最少和一家设计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就是要让教师去接近实战。其他专业也在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尽可能让所有教师走到企业一线体验。

  问:强化实践教学还涉及教师的科研水平,城建学院对此有何好经验? 袁海庆:强化实践教学必然涉及教师科研水平。我们的想法是尽快让所有年轻教师都参与到科研中来。刚才谈的仅靠申请校内教学研究类课题是不够的。基于目前现状,我们一方面从外面引进课题,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与友好单位共同申请课题,带领和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研究。通过此过程,使其熟悉课题申报和实施的过程,逐步提高自己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积累经验和业绩,所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们来观察自己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一年,我们一定会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