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多条腿走路好处多

发布时间:2011-01-19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基础,这已是再明白不过的事实。道理虽然简单,做起来却要花费不少心思,否则也难奏其大效。城市建设学院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采用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在强化实践教学的路上正昂首前行着。

  没有规矩 无以为方圆

  加强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内容涉及面多,到底从何入手来厘清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关系呢?城建学院领导冷静地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首先要对原有的关于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重新定位,明确规范,这是最基本的工作,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思路,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教学的规范性是本院的一个亮点。”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唐友尧反复强调说,“在教学管理上同样如此。我们坚持按照规范性的要求,注重平时的各种材料的积累和收集,到了关键时刻,各种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打个比方,这就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城市建设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动足了脑筋。保证工科各个实践环节教学规范,在教学上根据应用教学大纲、指导书和实验报告的要求来安排学生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要确保“规范化”的实习方式,学习到课堂知识以外的实践动手能力。正如该院院长袁海庆所言:“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有明确的规范和规定。我院正在对此进行梳理,凡不符合规范的都要清理,缺少规范的要补充完善,保证课程设计、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规范性。”

  走出课堂 融入实践

  今年,城市建设学院在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一届“南方杯”土建类专业测量技能大赛中获得全站仪控制组二等奖,水准测量组三等奖。奖项的背后充分体现了理论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融入实践。 作为主讲《工程测量》课的鲁云仿老师,指导并见证着比赛队伍从挑选到最后决赛的过程。他表示,每一个学习工程测量的同学都能从中学到想要的东西,作为我院土建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城建学子理应掌握其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一个真正的“土木人”,需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认知的“无缝对接”,大大缩短了工程实践的过渡期,从而培养出有“土木”特色的实用性人才,抓住每一个实践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土木人”。

  谈及平时训练,参赛队员们表示,除了规定的指导时间外,其余时间,大家自发聚在一起进行训练,下雨天也不例外。作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工程测量》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这门课仅在课堂上是讲不好的,必须走出课堂让学生亲自实践。不管能否参加比赛,平时这门课我们也有同样要求。”鲁云仿老师说。  其实,这只是城建学院在加强实践教学中在课程建设上的一个缩影。为了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该院正在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那就是除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现场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

  队伍建设是给力的关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对实践教学而言是给力的关键,城建学院领导深谙其中的道理。特别是,本院师资队伍中缺乏青年骨干教师,长远来看要抓紧培养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培养理论和实践水平都过硬的教师队伍呢?该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促进教师们的成长:首先是“以老带新”。城建学院领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院中一些老教授的作用。这些老教授理论厚实,经验丰富,在带领年轻教师成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是教师在带领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提高。“城建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其实应该在工地上,我们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理论必须到了工地上才能发挥它的真正效用。”优秀骨干青年教师凌平平说道。城建学院采用“教师冲先锋,学生跟着走”的策略,将年轻教师派往实习基地,在辅导学生生产实习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三是城建学院鼓励每一位老师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投入科研创新,提高学术水平,这不仅是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路线。袁海庆院长在谈到这一点时坚定地表示:“我们要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好发展规划,争取使他们在规定的年限达到时,能达到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采访结束时,学院领导表示,加强实践教学是系统化工程,必须学会多条腿走路,这样的好处是能从各个环节来整合以强化合力。在实验室建设上,要在原有化学、测量、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及微生物学、建筑材料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房、图书资料室的基础上将建设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固废处理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管理概论五个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今后的发展,学院领导提出要研究社会人才需求形势,充分考虑三本学校的特点,在打好必要理论基础的同时,着重抓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管理人性化,开展养成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一批批“大众化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并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