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在学术
发布时间:2012-06-01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以我文章学术,与国和平安靖,冠剑入明庭。”4月25日晚7点,城市建设学院“首届学术月活动”在11栋106教室拉开帷幕。此次学术活动,主题鲜明务实,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术氛围,为学校内涵建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学里不能没有学术”
“走进一些名校,里面张贴的海报都是学术讲座或是学术交流活动,有那种学术氛围在。”城市建设学院袁海庆院长谈起自己去一些名校的经历,感慨颇深,“如果一所大学里就只是贴一些四级包过、办证什么的,那就明显差了一个层次。”
“大学里不能没有学术。”袁院长说,特别是我们年轻的学校,更需要学术。他指出,学校一直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勤学的学生加上好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未来十年、二十年能不能走得更坚实,关键要看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本次城建学院举办的学术月主要针对中青年教师展开,希望在中青年教师中展开,希望在中青年教师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提高他们的学术意识和学术水平。
知名教授传道解惑
本次活动城建学院共邀请院内外专家做好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15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胡辉教授以《城市暴雨地表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为题的学术报告,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活动中还邀请了包括华科大朱宏平、章北平、余龙江和武汉理工大方俊等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其中章北平教授通过视频向同学们更加直观地展示了IBR简约设计和低碳工艺的理念,希望大家共同珍惜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爱惜水资源。当他将自己长达400多页的研究报告拿出来展示时,同学们惊叹不已。
此次系列学术讲座中,袁海庆院长和李世杰副院长均亲自上阵。袁院长以“学术论文的构思与撰写”为题,仔细讲解了自己第一篇及最近一篇学术论文的对比,从构思、撰写到发表的整个过程,将自已的心得倾囊相授,以期教师能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创作出更有价值的论文;同时也激励中青年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企业总工解析前沿
中国建筑业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大发展,而这也带来一系列设计以及施工上的难题。这些最新最前沿的施工现场信息,在校师生很难接触到。因此,城建学院特邀请武汉建工(集团)总工程师王爱勋和泛华集团总工程师、我校兼职教授颜二茧参加本次活动的讲座。
王爱勋工程师的讲座主题是“建筑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建筑业人才需求”,以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在谈到钢结构工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分别介绍了其公司参加建设的广州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市行政服务中心等三个项目。他还展示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琴台大剧院、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嘉茂广场、华乐商务中心五个深基坑工程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有直观的认识。
总工程师们将城市建设领域最前沿的资讯、最新的企业信息带给了师生,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
教师学子寻缘问道
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全院师生增强了学术理念,活跃了学术氛围。广大教师了解到许多研究领域和方向,学到学术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思维。
听课的教师表示受益匪浅,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学等各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土木专业钟同学说,这些内容经过专家们的生动讲解,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