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生情 感恩母校情 感悟同窗情
城建院首届校友毕业十周年座谈会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5-10-29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毕业十年再聚首,共话母校师生情。10月24日上午,城市建设学院2005届(首届)毕业生庆祝毕业十周年座谈会在行政楼八楼会议室举行。理事长金国华、副校长郭景致应邀出席并讲话。校团委书记罗萍和该院新老领导、教师代表及当年的辅导员一同参加座谈会。城建院院长袁海庆主持会议。
郭景致副校长致辞,他表示看到城建学院的校友聚会十分感动,让他联想起自己的母校——台湾交通大学,庞大的校友组织凝聚起了学子对母校强大的向心力,这对于一所大学而言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说,很愿意把台湾交大的校友会经验借鉴过来,在我校成立校友会以及各院分会,将每一届校友的力量凝聚起来。如今进行的城建院校友聚会便昭示着我校校友组织根基的初现,他感到十分欣慰。郭副校长还强调,母校需要各届毕业生的支持与配合,呼吁校友们多为母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建院荣誉院长唐友尧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对第一届毕业生回校表示热烈欢迎。唐院长说,当年同学们在校读书学习时,就涌现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今看到你们都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各单位的骨干,作为老师十分感动和光荣。唐院长向回校的同学们提出四点希望:懂得劳逸结合、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多回母校与老师沟通、争取在工作上取得更大成绩回报家人和母校。
随后,毕业生代表一一进行了发言。
土木专业毕业生代表、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的李晓波说,今天能够重返校园,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看到母校发展如此之快,取得了这么多的辉煌成就,倍感自豪,曾经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仿佛就像是昨天的故事。很感谢老师们的培养和同学们的陪伴,一起走过生命中难忘的4年,很怀旧这里、感恩这里。谈到自己的工作时,他说目前自己正在深圳从事金融律师职业,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当年的辛勤付出。
土木专业的另一位毕业生代表张晓辉也给大家分享了感受。就职于中建三局的他坦言,毕业时是母校给自己提供了工作岗位,自己才能不断努力取得今天的小小成就,没有母校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对于母校,感恩二字远远是不够的。今天回到母校,回想起当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人行千里师恩难忘,希望以后能多为母校作贡献,共为母校谱华章。
生物专业毕业生代表余志东在发言中说,同窗情、母校情不仅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财富,是一生要去珍惜的情谊。同窗们一路相伴走过来,同母校一起成长。今天参观了母校,发现母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等都有了很大提高,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母校会继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母校永远是自己的骄傲。
会上,70多名校友为了感谢母校培育之恩,捐赠感恩纪念品宝鼎一尊,寓意在今后的日子母校能够顶天立地。
金国华理事长对城建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回母校聚会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回顾、发展、感谢”三方面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首先回顾了学校15年来的风雨历程,从办学伊始的不成熟到现在的风生水起,得益于聘请的很多优秀老师,善用了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全校新老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趋势,未来,希望在更多毕业生的关心和支持下,将学校办得越来越好;谈到发展,金理事长说道,发展包括学校发展和校友发展两部分,要善于多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学校改名为武昌首义学院,也寓意着发扬首义精神、传承辛亥革命文化。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未来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平台,尤其在手工创业、互联网+创业、贸易创业和高科技创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金理事长对毕业生提出殷切希望,他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创造全家的幸福指数,以自己卓越的工作业绩为母校争光;最后,金理事长表达了对城建院新老教师和毕业生的衷心感谢和真诚祝福。
教师代表于吉太及两专业当年的辅导员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座谈会在师生意犹未尽的自由畅谈中欢快结束。全体师生在行政楼前合影留念。
据悉,毕业生回校座谈集会是我校第一次举办,未来将会逐步筹办校友会,利用各届校友的力量,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记者 郑晨 吴睿 盛碧丹
摄影 魏雪霁 殷睿
编辑 子侃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