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学院举办实践创新大赛启动仪式暨结构设计比赛
发布时间:2024-12-31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12月21日晚,城市建设学院举办了实践创新大赛启动仪式暨结构设计比赛。该院党总支书记陈佃生、副院长莫文婷、分团委书记刘腾子及全体辅导员观摩了比赛,土木系教师余小燕、周雄、龙宇华、张红玉、卢晶晶及湖北工业大学教师余佳力担任大赛评委。
陈佃生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学院坚持把实践创新落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学科融合为鲜明特色的实践创新大赛平台,以期助力学生拓展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莫文婷介绍了学院学科竞赛门类,并向所有参赛选手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次比赛以承受移动荷载的桥梁设计为主题,分兴趣组和专业组两个组别,共有12支队伍参加角逐。各参赛队现场进行设计理论和模型的展示,由评委老师根据现场模型、承重表现、PPT展示进行综合评分。其中,兴趣组制作的梁桥模型需承受水平工况下的桥面移动荷载,在确保模型安全的前提下,将小车从高平台西桥岸行驶至高平台东桥岸。专业组制作的桥梁模型需承受水平和倾斜工况下的桥面移动荷载,在确保模型安全的前提下,自行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同时还需要对模型的变形进行控制。
现场,“我们这一队”的作品采用立交桥结构,主桥采用斜拉结构,斜桥采用连续梁桥结构,经过多次尝试和多方探讨,确定在第二个拉带节点下,同时添加横杆抵消失稳效果最后使拉带达到四层厚度,提高强度。“我和裁判站一队”的作品为保证桥墩的几何不变体系,创新大胆地将桥墩设计为倾斜状态;“拖拉机队”设计单轴对成型,在保证桥面稳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节省材料;“很帅对不队”在设计杆件截面时采用了矩形,能够大幅提高杆件的抗弯强度,还能使模型重量更轻;“超级暴龙队”采用三角支撑桥面中心,结构清晰明了,能够很好地预防桥面下限。
经过紧张激烈的加载实验,最终,比赛评出专业组和兴趣组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各3项,其余参赛选手获得优秀奖。
一直以来,城市建设学院都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把竞赛作为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拓展能力、开阔视野、锤炼品质提供了有利平台。
通讯员 赵君恒
审核 陈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