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火花
发布时间:2014-05-04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2014年4月25日至27日,第四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一号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特聘教授郑俊杰副院长主持。
作为协办单位,我校城市建设学院袁海庆院长,于吉太教授,陈金洪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27日上午8点于吉太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坚持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深化岩土工程课程群改革”的报告,报告阐明了教学改革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指出教学改革只有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才能走的远,才有生命力。当前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是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作为现代教育观,它是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面向,是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改革中坚持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必然涉及到学科交叉,减少专业必修课比例,课程整合,压缩课时,建构合理、科学的新的课程体系,要用大工程观的视角更新组织教学内容,把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伦理道德放在首位,同时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把教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大面积受益,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要接受教学实践检验,不断总结,不断深化。会上,于教授展示了我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两门课程整合后的资源,受到与会代表们的重视和兴趣。大会执行主席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导罗书学教授说:于教授报告内容新颖丰富,资源应用可操作性强,很有实际意义,期待于教授的教育资源尽快入网共享,尽快提供《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下载网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精品课程网站将整合后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课程直观准确全面的在电脑上以一种开放式的资源展现。这个教学系统功效全面,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首先,丰富的教学ppt资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引了方向;再次,基础资源栏目里,有丰富的课堂教学视频和flash动画。这也是这个网站资源最大的创新点: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视频随时温故而知新,丰富的flash动画则展现了立体的教学方式。最后,教学系统可以保证学生在任何时候进行学习,只要连接互联网,学习就可以真正地摆脱教室的限制。
27日上午11时许,研讨会闭幕。清华大学李广信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研讨会,会议不仅给教师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也增进了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参会代表之间的友谊。李广信教授在总结中,还谈到了于吉太教授会上指明的在工程教育中,要防止从技术层面忽略非技术层面的工程教育,他说:“我同意于教授的观点,清华大学最近让我开一门伦理道德工程素养教育课程,计划6课时,我正在考虑。”
图为袁院长、于教授和陈教授参加大会
图为于吉太教授在会上作报告交流
图为于教授与主办单位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