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大事记 >> 正文

城市建设学院2024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25-01-15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18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学校中期检查评审。

18日,刘娅婷老师获得武昌首义学院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19日,凌平平获批教授任职资格,刘娅婷、孙素获批副教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起始时间为20231228日。

223日,卫军教授主持研发的 “一种内置框架结构的防船撞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410日,我校与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专本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以“3+2”五年一体化模式,联合培养智能建造专业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12日,三峡大学磷石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港教授受聘为城市建设学院特聘教授,城建院与三峡大学磷石膏技术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

425日,李横江主持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生物化学》(线下课程),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428日,邹思敏老师主持的《基于VR教学云平台的结构力学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实践》(企业名称为济南科明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类别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4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522日,智能建造专业获批与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5月,由武昌首义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和三峡大学土木学院共同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邹瑞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5月,贺瑶瑶、陶妍艳、黄晶、王颖、程维老师带领学生在广联达第十届毕业设计大赛荣获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6月,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省赛在武汉大学举行。我校城市建设学院参赛团队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BIM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绩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6月,城市建设学院生物200113人报考研究生考试,12人成功上岸,考研录取率达92.3%

611日,杜丁老师获得武昌首义学院第十届校级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

613日,张苡铭指导的《莆田至福州一级公路渔溪镇段施工图设计》(土木zsb2203班吴彧),徐翔宇指导的《基于混凝土3D打印的矿物掺料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土木2001班沈屈良)、贺瑶瑶指导的《基于BIM的县委党校综合楼土建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造2002班张博琪)、李横江指导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紫萍生长及磷营养状态的影响》(生物2001班胡黄凯)等四篇,获得2024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616日,郑莹教授为主指导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再生新型高效吸附剂》项目,在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荣获银奖。

618日, 在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两优一先”表彰中,刘栋、 彭洪翠、孙素等3人获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林飞获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624日,在2024年课程类建设项目评审中,胡高茜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张苡铭主持的《道路工程》等2项,获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张兴明主持的《生物分离工程》等1项,获特色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杜丁主持的《智能装配化施工》、郝慧茹主持的《水质工程学2》等2项,获青年教师“一师一优课”建设项目;郑莹主持的《环境挑战与生存智慧》等1项,获特色课程建设项目。

628日,学院共62024年春季学期到期教学研究项目结题验收通过:陶妍艳主持的《面向应急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省级教研项目)、张苡铭主持的《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多元化创新改革研究》(省级教研项目)、蒋华主持的《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特征要素的土木工程专业课融合式实践教学设计研究》(省级教研项目)、徐翔宇主持的《面向现代产业集群的应用型高校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省级教研项目),黄克亮主持的《面向水环生系实践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应用研究》(校级重点项目)、陈越主持的《“1+X”制度下建筑设备BIM课程改革探究---基于课证通融和产教融合模式》(校级一般项目)。

73日,学院获批52024年度校级科研孵化基金项目:李慎瑰主持的《多维度研究H管连接方式对建筑排水系统通水能力的影响》、张红玉主持的《纳米材料固载微生物对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性能试验研究》、周雄主持的特殊土基坑变形规律与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龙宇华主持的《纳米TiO2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郭怡楠主持的《微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中的稳定性与效应研究》12024年度校级科研育人项目:林飞主持的《民办高校校友就业育人模式探析》。

718日,徐帅主持的《基于ChatGPT的装配深化智能设计研究》、徐翔宇主持的《数字赋能民办高校土建类新质生产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等共2项,获批2024年武昌首义学院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

719日,陈佃生同志任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免去陈佃生同志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职务;林飞同志任嘉鱼校区工作部党总支书记,免去林飞同志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职务。任免职起始时间为2024719日。

8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城市建设学院学子荣获建筑类团体一等奖。同时,获建筑类小组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个人赛道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所获奖项的数量和等级均创历史最佳,整体成绩位居全国本科高校前列。

9月, 学院增设环境工程1个专升本专业,增设智能建造技术、市政管网智能检测与维护等2个专科专业,当年秋季首次招生。

9月,经学院推荐和学校遴选,胡高茜、贺瑶瑶赴武汉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科研访学,张兴明赴武汉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教学技能提升访学。这是我校开展的第三批访问。

99日,邹思敏、胡高茜、张彤、张兴明、杨旗、刘腾子、尹丽芳等7人,在2023-2024学年度考核中考核等级被评为“优秀”;邹思敏、张兴明、刘腾子等3人被评为武昌首义学院2024年“优秀教师”。

99日,在2023-2024学年度教学质量奖评审中,杨旗荣获一等奖、何贝贝荣获二等奖,陈越荣获三等奖。

913日,陈华菊、陈金洪、陈越、程维、杜丁、何贝贝、贺瑶瑶、胡高茜、黄晶、黄克亮、蒋华、焦阳、李慎瑰、凌平平、刘娅婷、龙娈珍、莫文婷、孙素、唐蓉、陶妍艳、徐珩、徐翔宇、余小燕、郑莹、卓雷棚等25人,由学校聘用 “双师型”教师 ,聘期自202491日起至2027831日。

913日,王绪霞主持的《基于组学关联分析筛选苎麻炭疽病菌致病关键基因的研究》、雷丹云主持的《再生石墨复合纤维吸附废水污染物的机理研究》、李横江主持的《岩土微生物的筛选与优化及在改善土体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尤雷主持的《废旧石墨可控再生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获批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立项。

924日,黄慧艳主持的《数字时代的四维联动策略:全素养人才培养的社会延展路径研究》(重点项目)、唐蓉主持的《基于项目式教学的5E模式研究——以工程结构课程为例》(一般项目)、余鹏主持的《信息化赋能教学:给排水管网课程的创新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一般项目)等共3项,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10月,陈越、程维、郝慧茹、胡高茜、蒋华、刘娅婷、龙娈珍、彭家成、唐蓉、王爱琴、王绪霞、徐翔宇、张彤、张兴明、郑莹等,共15名教师获得2023-2024学年教学质量绩效优秀奖。

10月,在2024年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陈越、程维、张彤、杜丁等为竞赛指导教师,带领参赛学生荣获1个全国二等奖、1个全国三等奖。

1024日至25日,武昌首义学院2024年运动会在武昌、嘉鱼教学改革基地同步举行。武昌校区城市建设学院荣获学生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团体总分前二名;嘉鱼校区城市建设学院荣获学生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学生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城市建设学院荣获教工团体总分前二名。

1030日,城市建设学院召开教学质量提升年启动大会,各系签订了教学质量提升与管理目标责任书。

11月,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2024)单项赛决赛落幕,我校城市建设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子喜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张纾羽同学获植物组比赛二等奖,秦际同学获微生物组比赛三等奖,王心雨同学、刘坤同学分获动物组比赛二、三等奖。

1119日,程维、张红玉等2人,自2024111日起获批为武昌首义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1121日,徐翔宇主持的《数字转型引领:构建民办高校土建类实验教学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成功获批202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项目立项。

1121日,胡高茜主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成功获批认定2024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2月,由我院卫军、余婵娟、徐翔宇和何贝贝等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独塔回转缆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回转缆合理传力机理及索股编排研究”通过中期检查。该项目已完成模型桥和回转鞍模型的设计、制作和调试,并顺利展开试验。该研究工作规模宏大,相关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是目前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比例的试验研究模型。

1223日,城市建设学院举行银龄教授聘任仪式,聘任武汉理工大学姜增国教授、魏文晖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樊建平教授为土木工程专业银龄教授。

1225日,胡高茜参加武汉大学“访学教师教学工作坊第8期(教学竞赛)表现优异,荣获二等奖(理科组)。

1229日至30日,政协洪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洪山区政协常委、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莫文婷参会。莫文婷就区政府在促进城建行业大学生就业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同时,以社会民生、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关注点向大会提交了3份提案。

12月,以郑莹教授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及同步资源化团队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分离与纯化技术》)期刊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Efficient Selective Leaching and Direct Regeneration of Spent Ni-Rich Cathodes via Advanced Oxidation”的文章。该研究为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短流程、全量回收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期刊是ESI化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属于中科院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1

城市建设学院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