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雷锋同行,青春无愧
发布时间:2012-05-08 来源:城市建设学院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0805班的雷通兵,很高兴今天我能代表城建学院站在这里发言并和大家分享大学四年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大学四年对我来说算不上完美,但也没有留下多少遗憾。还记得2008年刚进校的第一堂课上,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三本院校不代表三流学校,成功在于个人的努力,即使我们只是个独立院校的学生,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做到一流。学历不等于能力。正因为有了他们的鼓励,我才开始重新规划自己,勇敢的给自己定位。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告诉大家,虽然我们是三本的学生,但是,请大家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在与一本学生同台竞技的时候,鹿死谁手仍旧未知。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大一进校时我便接手了三份兼职工作,希望能赚取生活费以减轻家庭负担,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很多校内外活动希望以此锻炼自己社交能力,大二时,出于对英语的兴趣,我参加了爱荷华志愿者活动和担任了李阳疯狂英语冬令营和夏令营的助教志愿者,并延续至今。当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我结识了一大批美国朋友,拥有了一大批我自己的学生,这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宝贵财富,我很珍惜。到了大三大四便开始把精力重心放在学习上了,因为学习毕竟是我们上大学的职责所在,真正目的。
参加过这么多活动,我想最让我自豪的是我参与的爱心家教活动。从大一接手这份爱心家教活动至今,四年时间,我坚持到了最后。记得大一刚来学校的时候,通过阳光爱心协会,我认识了当时正读大三的学姐周蕾和沈妍,她们因为临近毕业而又放心不下她们爱心辅导了三年的学生,就通过协会找到了我,并和我讲了学生张晓庆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听了她们的讲解后,也许是因为同样来自贫困家庭,一开始对那学生便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那之后,我便接下了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我没有因自身原因给我的学生旷过一次课,从小学六年级到现在初三临近中考,我每个星期去给他上课,陪他谈心,鼓励他学习。现如今,张晓庆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刚入校的一百名到现在的二十来名。曾有人问我:你自己家庭贫困,四年家教算下来也有两到三万元,这对你来说差不多可以解决你大学的一半学费,为什么在家教的时候你却分文未取。我笑了笑说:他需要我的帮助。记得2010年湖北电视台的王帆记者问我能不能将这份家教坚持下去时,我没有给与肯定答复,我想大四会很忙,大部分时间会在外面实习、找工作,我怕会因此耽误他的学习,所以我只能说,如果我能够做到,我会将这份家教坚持到最后。而到如今,我可以给出记者肯定的答复,我做到了!一如既往,没缺过一堂课。这是一份不同寻常的爱心家教,我的对象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是一个自尊心极易受伤的学生,一点点差错都会让他错以为是爱的虚假,我不敢,不敢因为自己临时有事没去给他上课而让他拥有这种错觉,不敢因为自己劳累懈怠而让他误解我的真诚,不敢因为一点点私心而伤到他的自尊。因为这是一份爱心家教,所以我倍加珍惜,更加负责,只有这样坦诚相待,才能让他们信任我,愿意让我辅导他。记得上个月张晓庆的爷爷专程到我们学院里给我送锦旗,送我一个当代活雷锋的称号,我感觉自己受之有愧,一路走来我也受过很多来自老师,朋友的帮助,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谈不上表扬,更不用说是当代活雷锋。我们是大学生,是社会和党培养了我们,回报社会是我们唯一能表达的方式。记得高中的时候有同学问我最崇拜的人是谁,我告诉他们是徐本禹,很多人不认识徐本禹,我介绍到,他是一个大学生,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只身前往贵州大山深处支教两年的贫寒学子。正是因为他的事迹深深地感触了我,才让我在这份爱心家教中能够坚持到最后。
通过这份家教,成长了不少,收获了很多感动,更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自去年4月份投身考研大军到今年1月份的考试以来,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虽然很艰苦,但是苦中有乐。我报考的是中国科学院,很多同学说我有胆量,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胆量,只是很多事我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我不过多在乎奋斗的结果,在乎的是那些曾经努力过的过程。所幸的是,这些奋斗给我带来了惊喜,让我最终接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很感谢大学四年关心过我的同学,朋友,还有我的辅导员张苡铭老师以及土木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凌平平老师和城市建设学院党支部书记黄艾华书记,还有我们学院那些关心着我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这四年给我的帮助让我得以成长,谢谢你们的谆谆教诲让我知道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谢谢你们在我大学期间给予的指导,帮助我让我从一个稚嫩的高中生成长为可以独立迎接挑战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你们的辛勤教导,我不可能收获那些成功,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安安心心地学习。在此,我想再次对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们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最后,用我曾经勉励过一位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的一段话来和大家共勉,那就是没有付出,不可能有收获;有了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我们仍然选择了付出;因为,我们问心无愧!
谢谢大家!